实验室循环水真空泵是实验室常用的抽气设备,广泛用于蒸馏、减压过滤、真空干燥等实验操作。循环水作为真空泵的工作介质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真空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。因此,正确掌握循环水的更换方法至关重要。
在使用真空泵过程中,循环水会不断接触实验产生的各类杂质,如固体颗粒、有机溶质、微生物等。这些杂质会逐渐积累在循环水中,导致水质变差。固体颗粒可能会磨损真空泵的内部部件,如叶轮、泵轴等,降低真空泵的机械性能;有机溶质和微生物则可能引起循环水的变质,产生异味,影响实验环境,同时还可能在泵体内部形成污垢,阻碍水流循环,降低抽气效率。
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,由于机械摩擦和气体压缩会产生热量,这些热量会传递给循环水,使循环水温度升高。当循环水温度过高时,水的饱和蒸汽压增大,会导致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下降,影响抽气效果。如在进行高真空度要求的实验时,若循环水温度过高,可能无法达到实验所需的真空条件。
应定期观察循环水的颜色、透明度和浑浊度。正常的循环水应为清澈透明状。若发现循环水颜色变黄、变黑,或出现浑浊、有悬浮物等现象,表明循环水已受到污染,需要及时更换。
使用温度计测量循环水的温度。一般来说,当循环水温度超过30-35℃时,就需要考虑更换循环水,以保证真空泵的正常抽气性能。在夏季或长时间连续使用真空泵的情况下,更要密切关注循环水温度变化。
如果发现真空泵的抽气速率明显下降,真空度达不到实验要求,在排除设备故障的前提下,很可能是循环水质量下降所致,此时应及时更换循环水。
具体更换步骤:
准备工作:关闭真空泵电源,准备好适量的清洁水,通常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,以确保更换后的循环水质量。同时,准备好盛接旧循环水的容器。
排放旧水:打开真空泵的排水阀,将旧循环水缓慢排放到准备好的容器中。注意排放过程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,避免旧水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挥发对人体造成伤害。对于一些带有过滤器的真空泵,在排水前可先取出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。
清洗泵体:用清洁水冲洗真空泵的内部腔体,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污垢。可使用软毛刷轻轻刷洗,但要注意避免损伤泵体内部的部件。冲洗后,将清洗水排尽。
添加新水:关闭排水阀,从进水口缓慢加入准备好的清洁水,至水位达到真空泵规定的水位线。加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位,避免加水过多溢出。
试运行:接通真空泵电源,启动真空泵进行短时间试运行。观察真空泵的运行状态,检查循环水的流动是否正常,有无漏水现象,同时检测真空泵的抽气性能是否恢复正常。
注意事项:
安全防护:在更换循环水过程中,应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用品,防止旧循环水中的有害物质接触皮肤和眼睛。
定期更换:根据实验使用频率和水质变化情况,一般建议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循环水。对于使用频繁或实验产生杂质较多的情况,应适当增加更换频率。
水质选择:务必使用符合要求的清洁水作为循环水,避免使用自来水等含有较多杂质和矿物质的水,以免在泵体内部形成水垢,影响真空泵性能。